中印军事会谈结束:长达11小时 印度要求中国撤军(图)

多维新闻/德国之声 0

中印军队6月15日晚在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发生暴力冲突后,两国进行了多轮会谈。6月22日双方举行了长达11个小时的会谈,以缓解紧张局势,会谈可能在6月23日继续进行。




据《印度时报》6月23日报道,此次会谈中,印度敦促中国军队从拉达克(Ladakh)东部班公错(Bangong Tso)地区的印度领土撤离,印度要求恢复4月中旬时的状况。

据《今日印度》6月22日报道,6月22日印度第14军司令辛格(Harinder Singh)中将与中国南疆军区司令柳林少将在丘舒尔(Chushul)地区中国一侧的摩尔多(Moldo)举行会谈,会谈于11时30分左右开始,23时30分结束。

路透社6月22日引述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称,印度方面敦促中国撤兵,将士兵人数减至4月时的水平。

而《今日印度》透露,印方要求中国军队撤回到5月4日以前的控制线 ​。印度已要求中国提交从实控线(LAC)地区撤军的时间表。


报道称,这是中印第二轮总指挥级别的会谈,柳林与辛格的上一次会晤是在6月6日,谈判结果是,双方同意通过和平谈判处理边境争端。但在6月15日的暴力冲突之后,边境局势恶化,双方在3,500公里边界沿线大大加强了部署。

6月21日,在印度国防部长辛格(Rajnath Singh)、国防参谋长拉瓦特(Bipin Rawat)和三名陆军参谋长的会议上,军方决定改变在实控线与中国的接触规则。战场指挥官有权在“特殊”情况下批准使用枪支。在边界对峙中军队指挥官将有充分的自由,在战术行动中使用他指挥下的任何工具。 ​

过去一周,印度军队已经向边境前沿地区增派了数千名士兵。

中国与印度军队6月15日再次在边境爆发严重冲突,造成至少20名印军丧生,印度高层官员19日表示,中方指挥官和副指挥官也在这起冲突中丧生。中国未透露中方的伤亡细节。



【中印冲突】边境持续增兵 中国西部战区能否抵挡印度


2020年5月开始的中印边境冲突至今仍未平息,两国何时能够划定边界以消除再次发生冲突的隐患更是未知之数。不过,此番冲突也提醒了中国西部国防的风险,早前军改后成立的西部战区应当承担其主要责任与压力。

诸多迹象显示,中印两国都在持续增兵备战,不排除擦枪走火乃至卷入一场战争的可能。那么,中国的西部战区能够以一个战区之力,抵抗印军吗?

西部战区承受重压

自本次中印边境冲突发生后,在军队与外交交涉之外,两国各自进行着战争准备。例如印度方面前线增兵、装备投送、采购军机,还有传闻称不再遵守协议而准许向中方开枪。

中国军方也动作频频。早前网络中曾有视频图片显示也有军用车辆在公路中蜿蜒前行。西部战区辖下西藏军区在6月16日透露该军区某旅举行了一场立体拔点实兵实弹演习,远火、地导、特战、陆航、电抗、工化等兵种力量组成联合战斗群,对目标实施立体拔点行动。













据悉,2016年在军改中成立的西部战区,其陆军在当年即在青藏高原组织了一次实战化训练。未透露编号的某旅更是连续4年推进高原实战化训练。如果中印之间发生战事,这些曾经进行高原实战训练的部队应该会被安排到青藏高原的最前线。

另外,曾在中国东部战区担任陆军司令员的徐起零在5月29日首次以西部战区陆军司令员的身份亮相,该职此前已经空缺了半年有余。此次人事调动也被认为与中印边境冲突有关。

中国军改后成立东部、南部、北部、中部和西部战区共5个战区,每个战区负责一个战略区域或方向。西部战区驻有战区陆军、新疆军区、西藏军区3个副战区级单位,战区陆军又辖有第76、第77两个集团军。其中,76集团军总部位于青海西宁,是13个集团军唯一驻扎在青藏高原的一支部队。

西部战区辖下领导和指挥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所属武装力量,是5个战区中最大的战区,防区面积占到中国领土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中国西部战区司令员赵宗歧曾对外介绍称,“西部战区驻守祖国半壁河山,面积最大、边界最长、邻国最多,处在边防斗争最前沿、反恐第一线、维稳热点区,天天有情况、处处有斗争、随时有行动。”

中国处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之中,5个战区各有侧重。近期引起全球关注的中印边境冲突,便在西部战区的防区之内。来自印度方面的国防压力,也主要由中国的西部战区来承担。中印两国皆是领土广阔的国家,这决定了双方之间的战争无法动用全国的资源与力量,只能依赖边境两侧各自已有部分国力与军力。

那么,作为中国5个战区之一的西部战区,能够承担起对抗一个区域性大国——印度的责任呢?

青藏高原上的较量

事实上,1962年中印战争里中国一方的主要参战者,就是中国西南方向的一部分军队——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尽管中印两国都宣告自己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赢家,但是历史学者多认为中国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而军改后的西部战区整合了原成都军区与兰州军区,并将这两个军区辖下的西藏军区与新疆军区囊括在内,将能调动更多区域资源以支持可能发生的对印作战。












当然,战争的胜负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但是由于中国整体国力、军力均胜印度一筹,在中印战略博弈中也拥有更多优势。

两国争端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是中国军队可以依赖的“天险”,易守难攻,能够居高临下对印作战,而高原南侧的印度几乎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青藏高原给中国军队也制造了难题,也即抬高了其后期补给的难度。1962年中国军队“浅尝辄止”得胜之后迅速撤兵,甚至退出了广阔肥沃的藏南地区,就被认为是受困于地形不便。不过,随着中国基建水平的提高,已经打通了通向青藏高原的铁路,并建立了一套直抵边境的公路网络,再加上空运能力的提升,后勤补给困境已有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当西部战区紧急备战之际,掌握中国众多军中精锐的中部战区也在摩拳擦掌。例如中部战区于近日发布了视频短片《假如战争今天爆发》,士兵高喊“若敌来犯,虽远必诛”;该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某陆航旅进驻高原开展直升机跨昼夜实弹射击训练。

这可能意味着,中部战区不仅有负责拱卫北京的使命,还有支撑协防其他4个区域战区的任务。如果中印边境发生战争,中部战区的部队也可能会出现在战场上。

不论对任何国家而言,战争都应该是尽量避免的最后选项。然而,战争威慑却是始终在台面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力。中印两国之间的较量却时常把握不住力度,闹出比较大的动静。而这也正是中印边境争端的风险所在。对此,中国的西部战区须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355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