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新手妈妈日记:从孕检到生产 没花一分钱(组图)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0

一转眼,登陆加拿大多伦多已三年有余。期间,老公完成了他的学业并顺利找到工作,而我在这陌生的国度和城市,达成了孕育目标。现在,女儿已经两岁半,我们夫妻二人在摸爬滚打中,把孩子拉扯到terrible two(糟糕两岁),也实属不易。暂以自己的经历做下记录,分享于后来者。

2017年8月,我们两个人登陆多伦多,随后我便成为一个放飞自我的“失业者”,想趁着人生的这段空荡时间孕育一个生命,但没想到那么快,3个月后,在还处于人生地不熟的境况中,一个小生命十字惊现于验孕棒上……

孕检:第一次被转诊,闹了小笑话

知道自己怀孕后,我就去了学校的walk-in clinic(全科诊所),这样的诊所坐落于普通建筑之中,有的是品牌旗下的,有的是医生自己开的。



里边有多个诊室,病人在所处的诊室中等医生来

诊所的医生都是全科医生,一般会处理日常的小疾病,如果是棘手的问题,他们就会转给相应的专科医生。因为初来乍到,我们没有找家庭医生,于是就到这样的诊所看病,不用预约。医生给我开了B超和血检单子,在看到结果确认怀孕后,就问我对妇产科医生和医院有什么要求,她会帮我转到相应的医生那里。



医生就在这个诊室里看你的资料和开处方单

可因为这里的医疗系统与国内大不相同,我还闹了笑话。第一次被转诊去见妇产科医生时,我们跑到医院找了一大圈,结果被告知,专科医生平时都不在医院里看病。

我的这位妇产科医生就在离医院几百米的一栋居民楼里,每周一至周四在那里看病,周五去医院坐一天班动手术什么的。这位医生的办公室不大,有一个候诊的房间,里边还有6、7个单独的诊室,排到的病人在其中一个诊室里头等,医生则挨个屋子进去问诊。

这样的办公室也做不了什么复杂的检查,医生会开检查单,我还要到lab(实验室)去预约检查。所谓lab就是做血检、尿检、B超等的地方,也是不同的商业机构,坐落于不同的建筑物里,相似的房间设置。你可以根据方便程度随意选择lab,检查之后的结果由他们直接转给医生。



我生产的医院

这样说来,怪不得我第一次去医院发现人那么少,原来除了急救、住院等,通常是不需要去医院的。这样做各有利弊,首先无论是去看专科医生还是做检查,都要预约,人不多,不会一下子耗费半天一天时间。但各种都不在医院一个楼里,有点儿不习惯,略有点儿不方便。

但最让我感激的是这里对病人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之前在国内做妇产科检查,尴尬就不用说了,遇上条件一般的公立医院,病人毫无隐私可言。而在这里看病,每个病人和家人都在一个诊室,医生来找你关上门谈。

在lab里做妇产检查也是如此,在一个小房间里,他们提供一种袍子,换好以后喊检查人员进来。这种袍子很方便,做检查时没有任何隐私部位外露。



平日里医院人较少

换衣服的时候,他再出去等你。每次做B超,看到宝宝的影像,检查人员先做好各种记录,然后问你有家人陪同吗?如果有,他们就会出去把家人喊进来,一起看宝宝的图像,临走时打印一串B超照片供你留念。医生的孕检也很体贴,除了关注你身体状况外,也总会问你最近心情如何,情绪有没有波动,需不需要提供什么专业帮助……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各检查周期跟国内差不多,我分别是在第9、12、18、35周做了B超。第18周时,医生会问你想不想知道宝宝的性别,如果yes,她就会告诉你,当然很多人也选择不提前知道,等待到时候的惊喜。

当然,不如意的地方也有,就是在医生候诊室等待时间较长。每次我如约而至,却还要坐在那里看一个多小时的电视。每每带着怒火见到医生,可是看到她的温柔态度后,怨气也烟消云散了。

还有就是检查的结果都是直接转给医生,我很少能看到各种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我总体感觉这里的医生干预较少,我们开玩笑说“无为而治”,比如“不保胎”。国内总听说卧床或者打黄体酮,但我听说这里的很多医生会选择顺其自然。

另外,在孕检时我反应的各种问题,比如头晕等,听到最多的回答是“pretty normal(很正常)”,如果询问有没有忌口或者可不可以举铁,给的都是很佛系的回答:“do as you like(随你便)”。

也许北美的孕妇体质真的不一样?

检查:我的整个孕期,没有花费一分钱

接下来说说费用,整个孕期检查我没有花一分钱。



医院组织即将在这里生产的孕妇及家属参观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医疗保险叫做OHIP (Ontario Health Insurance Plan),而当时我们也有学生保险。但如果是没有保险,还真是挺贵的。我因为怀孕没有特殊情况,所以每次医生说了几句“pretty normal”之后,也就两三分钟就出来了。

可是看到给保险公司的账单都是一两百加元,合人民币六七百元。我们笑称怪不得这里的医生可以自己租办公室,比最低工资每小时14加元(70多人民币)可是多多了。

另外,这里的居民还可以选择上产前培训班,帮助新手爸妈快速学习,也都是免费的。但如果不依靠保险,比如想做四维彩超(保险不含)等,费用大概在两三千人民币。

安排专人讲解各种信息

在十几周孕情稳定后,医生的诊所提供给我她所在医院的联系方式,可以打电话预约,参加一个免费的hospital tour(产科参观)。活动中,会有专人介绍妇产科各个区域、产房情况、注意事项等等。但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是你的妇产科医生当值,一般也不会由他接生,除非你预约做剖腹产,才可能由她本人操作。



免费领取的baby box及里边的赠品

最后,这里也有一些政府网站和公益组织,会提供关于生产的的免费服务,比如我接受了一个网络小视频培训,是关于不要和婴儿同床睡,以降低婴儿猝死的几率。然后这个公益组织就给我邮寄了一个baby box,也就是一个纸箱,里边有一个床垫以及一些婴儿用品。告诉你在没有篮子或婴儿床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baby box。

我最后一次产检是39周第2天,我看这边论坛上有一点儿不一样的是:医生会在产检时做内检,很多人已经“开指”了,而国内我听说都是住院时才检查宫口的情况。这次产检我的医生也对我进行内检,并且告知我已经开了三指(约3厘米),当时我们有点儿懵,心想这就要生了?

这次的预感果然没错,在医生检查后我就开始流血,次日凌晨就开始宫缩……最痛苦而又神圣的分娩时刻,终于要到来了......

生产:专门找说中文工作人员接待,默认选项是无痛

凌晨两点,我开始阵痛,并开始用手机上的App记录阵痛时间。直到早上五点,差不多五分钟一次了,于是给医院打电话,医院建议还是再等等,第一胎都比较慢。又等了一个小时。早上六点,我们就带上备产包来到医院。

在前台做了登记,医院很体贴,看我们是华人,专门找来说中文的工作人员接待。我被安排到了一个小房间,换上医院的袍子,等待进一步内检,查看是否可以收院。在床上继续忍受着阵痛,终于挨到9点医生才过来,发现我已经开了5指,可以入院。

我换到了正式的个人产房,有一个专人护士24小时在房间陪同监护我,医院还很体贴主动地给我安排了一个说中文的护士。装上了监测胎心阵痛的装备,每隔一小时,护士给我测血压,剩余时间她就在房间忙活,一会儿在小黑板上填我的资料,一会儿给我换床垫,一会儿看看设备结果,一会儿跟医生交流我的情况,我则继续挨着阵痛,等待着麻醉医生。

因为做无痛的医生正在处理另一件事,所以直到11点半我才把他盼来,期间我房间的护士催了几次,也不停的跟我道歉。但是我始终有盼头,我一边忍受阵痛,一边佩服那些没有无痛生产的人,真的太了不起了。

我试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之前看培训视频的时候,这医院培训的医生说一个病人生完后送给他一个墙上的挂件——一只鱼,说每次阵痛的时候就盯着这🐟,很受用,让他介绍给其他病人。所以这医生开玩笑说,你可以试用任何对你有效的方法,包括盯着这个stupid fish(蠢鱼)。

麻醉医师是个高大的帅哥,过来后先跟我道歉说来晚了。我发现在加拿大,很多时候都是要等的花都谢了,但是得到服务时,他们又态度很好,所以也算是补偿了。这个麻醉医师也如此,一边操作一边温柔地告诉我每一步是什么,我会有什么感觉……



产房卫生间

当无痛起作用的时候,我简直要从床上跳起来,太舒服了。因为打上麻药就不能再下床,也不能吃东西,还要插上尿袋,开始的几个小时,我简直是如在云中,舒服至极。可是因为我对麻药特别敏感,慢慢的,我的下半身没了知觉,虽然护士帮助我一会儿换下姿势,但是我的腰还是越来越痛。

晚上7点,我的护士要换班了,她遗憾的表示本以为可以帮我接生完,现在只能交接给另一位护士了。

于是一位黑人女护士接替上岗,她也很和善,不停的帮我换床垫,用小喷壶帮我冲洗、换尿袋等,我此时如同一位瘫在床上的病人,很是绝望。到了晚上9点钟,护士跟医生联系后,医生再次过来进行内检,检查完说可以生了,于是我的房间一下子热闹起来,两位医生外加我的护士,还有一位儿科医护人员,另外还有一位实习生,在得到我的允许后,也在屋子里观摩。

医生把我的病床下半部分机关打开,就变成了一个产床,让我在每次阵痛的时候使劲,但可惜无痛让我完全感觉不到阵痛,于是她们就看着监视器给我指令。在几次努力之后,宝宝顺利降生!

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哭叫,医生问家属要不要剪脐带,便顺势把剪刀递到他手上。护士因为提前问过我们要skin to skin(皮肤贴皮肤抱抱),于是在剪完脐带后,宝宝被放到了我身上。



宝宝被带到旁边检查

之后宝宝被小儿科的医护人员抱到旁边进行检查和评分,其余的医护人员帮助我处理后续,并且不停的夸我“amazing(很棒)”,因为只用了不到20分钟。所有处理完后,屋子里又只剩下护士和家属。护士还是继续忙碌着帮我清洗,而我突出的感觉就是饿,20多个小时滴水未进,我终于可以吃东西了。

晚上12点,在这个房间观察了3小时后,我被护士用轮椅推进了一间产后护理的单人病房,除了没有监护设备,其他的布局和装饰跟这间一样。但这是一个护士负责几个房间,每隔一小时,护士来检查宝宝和我的状况。



单人房间,小车里放着宝宝

对于我个人而言,非常感谢在这里的生产经历,因为医院的设备和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很棒,我猜想应该与国内私立医院差不多,我住的每个房间都是单人病房,宽敞、干净,卫生间很大,可以洗浴,也有沙发床,家属和专属护士全程陪护,给我带来不少隐私保护和便利......

完成了最最艰难的怀孕和生产之后,作为一个已经在加拿大完成生育的新妈妈,我还积累了几个知识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

生产前最好办保险

在加拿大生宝宝,一般情况下,无痛就是默认选项。这里比国内普及,但是病人也有权利在开始沟通的时候选择不打。

就我的个人经历,这边生产前无需备皮,也不给侧切,也不会问你如何处理胎盘;护士照顾的相对周到,病人和宝宝清洗什么的,都是护士动手,所以整个过程,家属除了剪个脐带外,就专心陪我就行了。



产后医院提供的午餐

我所在的医院并不给宝宝印脚印,但是每个家属、产妇和宝宝都会带一种腕带,上边有识别码,每次检查宝宝,医护人员都要核实;生产之后,宝宝全程与产妇在一起,躺在旁边的小车里,每次都是护士推着设备来你的房间检查宝宝。

至于生产之后,医院会给产妇提供食物,基本上每顿都是简餐,如土豆泥、鸡排、西兰花等,并没有很多的汤汤水水,整个医院更是找不到热水,提供给产妇的也是冰镇果汁。一般来说,选择顺产的孕妇可以在24-48小时出院,剖腹产则需要48-72小时,如果有特殊情况,则会延长。

然后说一下费用问题,因为加拿大有医疗保险,我们也有学生保险,所以并不需要花一分钱,账单直接报给保险公司。实际上,保险公司是不报单人病房的,但因我所在的医院只有单人间,保险公司也不得不报。

如果自费,我看了一下账单,光医院单人间一晚上住宿3000加元,相当于1.5万多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其他医疗操作,我在医院住了两宿,账单最后约5万人民币。

生产彻底结束之后,护士把宝宝擦洗干净,再次放到我身上做skin to skin(皮肤贴皮肤),跟我说可以喂奶了。看我还手足无措着,就直接辅助我哺乳。另外,这个医院每周也提供免费的哺乳培训和辅导课。

麻药慢慢消退,缝合处开始有了酸痛感,第二宿,护士主动给了我止痛药,让我睡一个好觉,并会定时来检查恶露的多少。



宝宝因为一直和我待在一起,所以晚上我和家属一起照顾,因为她的体重只有5.2kg(在国内算刚及格,但在这边却需要额外观察),医院每小时都要查她的血糖,第一次血糖正常,第二次血糖就很低,护士警告说她不能等着更多的母乳了,于是马上提供了液体奶,让三小时定时喂养,还要继续跟踪血糖,如果再不合格,就要延长住院时间。

看着小家伙每小时被扎测血糖,脚丫上遍布血点,我这个当妈妈的无比自责,孕期的肉都长到自己身上了。幸运的是喝了液体奶之后,宝宝的血糖一直稳定,迎来了绿色便便后也都一切正常,在观察了一天一宿后,医院就通知第二天上午可以出院。

于是,我和家属带着提前准备好的安全座椅,将宝宝固定好被护士检查通过后(加拿大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婴儿安全座椅),就踏上了回家之旅。

异国坐月子太艰难

如同所有的新手爸妈一样,战战兢兢、忐忑不安是初为人父母的心情,一个小小的人抱在手里,怕伤着她、怕任何的差错……尤其我们决定不用父母帮忙,在异国他乡独自坐月子、带娃,还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可我们也未曾想过,坐月子才是我们一家三口真正的挑战。简单收拾一下,我就跑到床上开始了月子生涯,孩子和家务全由家属一个人打理,还好他正好放一个月的暑假,于是全身心的照顾我俩。

第一个月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哺乳,因为在医院直接用了液体奶,回来也是接着把医院给的喝完,我则坚持泵奶,差不多一星期产量也稳定下来。但这时候,宝宝已经乳头混淆,也就是只接受奶瓶,不接受亲喂,着实让我们很为难。



月子里的某一天,我的电话突然响了,打电话的是加拿大的卫生部门,过来跟踪宝宝和妈妈的情况。在这一个半小时的电话中,一位名叫Allison的工作人员,询问了我遇到的问题,给我讲了很多养育的知识,还关心了我的心理状况,非常感谢这通电话,也觉得这里的宝宝还是很被社会关心的。

在和这名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新的带娃知识点,其中包括白天不要裹着包巾睡,因为要让宝宝慢慢适应这个世界,而且裹包巾睡的时间长,他们主张白天要cluster feeding,就是少食多餐,这样宝宝不会肥胖,另外告诉我母乳可以在常温下保存6小时,冷藏保存6天,喝过一半的保存一小时。还有泵奶不要每5、6个小时泵30分钟,而应该每2、3个小时泵10分钟就行。



在此之前我曾尝试自己在网上学习如何摆脱乳头混淆问题,包括用小勺取代奶瓶喂,但各种方法都失败了。家属看我痛苦,一度劝我放弃,我也痛苦的很多次想放弃。工作人员则建议我多做skin to skin(皮肤贴皮肤抱抱),并且再次给我推荐了医院的哺乳门诊等方式。

接过这次电话之后,以后每次喂奶我就尝试skin to skin 的方式,喂奶的时候把宝宝扒光,皮肤贴着我的皮肤喂,没想到真成功了几次,后来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有一两顿可以亲喂,奇迹般突然有一天,宝宝突然就不混淆了,奶瓶和亲喂都能接受。

这一仗,终于成功了。

育儿挑战接连不断,所幸政府帮助分担

刚解决了哺乳问题,又一个挑战来了。

从第三周开始,宝宝进入疯狂闹人模式,每天傍晚开始哭,不停的哭到晚上8、9点,白天也断断续续哭,怎么都哄不好,后来发现我们摊上了一个肠胀气的宝宝,所谓进入了黄昏闹时期,我和家属两人欲哭无泪,每天在家都扛着宝宝(她只喜欢竖抱)走来走去,或者放到小车里推来推去,试遍了各种方法,做操,放白噪音、汽车发动机声、电吹风等等。



眼看着宝宝每天哭的撕心裂肺,我也总是跟着难受……不过这边孩子出生后,会有医生的例行检查,叫做well-baby program,宝宝越小去的越频密。一般医生会测量体重、身高,询问各项发育指标,并且回答家长的问题。

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医生很宽慰的跟我们说,没有什么大碍,就先让她哭吧,还开玩笑的告诉我们:“放心吧,她长大了不会记得这段的”。

果然,在孩子两个半月的某一天,突然就自己好了。到现在,我们的宝宝已经两岁多了,医生的例行检查只需要每年一次。可是,无论身处世界哪个地方,自为人父母之日起,养育孩子带来的挑战永远不会消失。

如今,我们又为孩子的上学、社交、融入等方面头疼。

在多伦多,很多daycare(托儿所)可以接收月龄宝宝,一直到4岁的小朋友,只是年龄不同,价格不同,越小越贵。我所在的区域,小宝宝的托儿费用换算成人民币,已逾万元一月。即便2.5岁以上,所谓preschool级别,月费也近万,所以很多人一直批评多伦多的育儿成本太高。所幸,省政府可以根据你的家庭收入情况给予补助或者减税……

不过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托儿机构也开开停停,我们推迟了送孩子入园的计划,不知道这一等,又待何时,因为我住的地区,托儿所动辄要排队一两年。

如果再等等,孩子就可以4岁直接上学前班了,届时,费用将由政府承担。



最后说说这里的育儿资源,首先政府的免费早教中心遍布多伦多,叫做EarlyOn中心,各个区域不同,EarlyOn设置上大同小异:一个室内空间划分成几个年龄段或玩具类型的区域,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在里边玩耍。中心每天还会设置不同的活动,比如家长互助谈话,小小baby时间等,多数时候在一个固定时间段里,会有老师带着小朋友唱歌、跳舞、讲故事。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家长是不能够离开的,所以还是跟托儿所的不一样。带着宝宝去也不需要预约,但会有人数限制。

另外,在多伦多的图书馆,除了一些大人的活动外,也有很多免费的孩子活动,比如读书会、游戏时间或者唱跳环节,有专门的人员带着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做,也很有趣。



最后,在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经常有一些免费或低收费的文体活动等,也可以方便家长遛娃。这些信息都可以到各级政府的网站上找到,各项服务也算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式了。家长可以带着宝宝多多利用这些资源,很是方便。

这三年里,我们一边适应着新的环境并尝试安定下来,一边进行着人生的一项艰难任务——养育孩子。

幸好在这个过程中,加拿大政府会投入很多社会资源,向我们免费提供,让我们没有在异国他乡那么无助。

总而言之,加拿大政府和医院为初为人母的我还是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感谢一切,感谢这段人生经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8812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