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事件 国人为何愤怒?连胡锡进也被骂是皇协军

德国之声 0

近日,有网络舆论指责中国当代青年作家蒋方舟“获日方资助写书吹捧日本”、她去年在NHK纪录片中接受采访的片段也被挖了出来,质疑她“精日”、“不爱国”。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加入了讨论。



日本外务省近日披露了一份"中方知识分子获得日方资助"的审计文件,在中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80后作家蒋方舟也在名单上。蒋方舟在东京旅居后出版了《东京一年》一书,这被一些声音质疑"收取日方资助在中国替日本做文宣"。

蒋方舟本人于6月7日发微博回应此事,澄清其2016年参加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举办的交流活动为"公开正常的文化交流,旨在推进中日友好交流"。交流后,她把一人旅居的经历写成了《东京一年》,"书中记叙的大部分是我的心理感受与文学体会"。

尽管如此,似乎仍有很多人不满意,愤怒地在蒋方舟的微博下方留言,其中"蒋大佐好"和"皇军认证"两条评论很快收获了上万个"赞"。不过,也有网友对于这些恶意评论表示不解,问道"评论是疯了吗。。。",表示不应该随便给人扣下"精日"的帽子。

NHK纪录片惹争议
到了6月8日,事件继续发酵。网民挖出蒋方舟2020年7月接受日本NHK纪录片采访片段。这部纪录片名为《巨龙・中国が変えゆく世界 "ポストコロナ"を迎える市民は》,其中谈及新冠疫情下的社会与制度等问题,纪录片在简介中写道:"展望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在国内外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让我们从上海年轻人和香港民主活动家等口中一探究竟。"

从中国网络流传的一些片段可以看出,针对中国质疑声音比较大的部分几乎都是由纪录片的旁白完成的。

比如根据观察者网报道,纪录片旁白说:"令蒋方舟感到震惊的是,在一个越来越被控制的社会中,人们却太过简单地顺从了(管制)"。

蒋方舟在纪录片中则主要是针对疫情前后的社会变化,提出了一些感悟与反思,例如,很多疫情前很难想象的事情,现在似乎都被人们接受了。

对于疫情管理与体制优势的话题,这位80后女作家在纪录片中说,"人类历史上都在思考和争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最好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用一种非常时期(指疫情)的状态去判断哪种(制度)好哪种不好,这种思维的武断本身就是一个挺危险的事情"。

在事件发酵后,蒋方舟6月8日接受观察者网采访进行澄清,她表示"遭到断章取义"。这位80后作家称,日媒并未完整呈现采访内容。采访持续了大概40分钟到一个小时,她谈到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创作,为家乡捐款捐物,以及中国在防疫过程中的有效控制等等话题。但是节目只截取了一小段内容。

蒋方舟也在6月8日再次发微博,谴责"日本至今没有对二战犯下的罪行道歉",同时再次对日本交流事件做出澄清。

在这条微博下方,不少网友对她进行了支持,写道"支持方舟,现在网络风气太差了"、"对于那些拿着爱国主义当幌子的流氓,看他们一眼都多余"。

胡锡进:爱国网友请保持克制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参与了事件讨论。

胡锡进先是在6月7日发表"环时锐评:花日方钱赴日旅行者遭网上抨击,怎么看?"其中表示,一国出资邀请他国人士前来旅行、学习,"是国际交流的通行做法,不能因为中国某些人参加了西方国家出资的交流活动,就对他们加以指责或进行严厉的意识形态定性"。他随后笔锋一转写道,"然而网友们之所以感到愤怒,第一原因恐怕不是被日方披露文件点名的人接受了东京方面的邀请,而是他们之中一些人赴日之前和之后的创作与日方邀请他们的目标太过吻合,大家情不自禁地产生'日方出钱,他们办事'的这种印象"。他强调,受邀者应该在"邀请国提供的大量信息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促进信息交流的同时决不离开中国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本位"。

在胡锡进这条微博下方,也有评论指责他为"皇协军洗地"、劝他"不要再洗!!"

6月8日,胡锡进再次发微博称,"对于一些人批评公知接受日本出资访日,老胡可没有指责这些网友的意思,这一点必须说明。有人在微博上以讹传讹,说我帮那些公知洗地,不客观了啊"。

他在这条微博中劝说一些"爱国网友保持克制"。他说,他自己近来在微博上遭到"假爱国"的指责,发现"批评者大体是同一个群体"。"我注意到,或者说我个人认为,他们与我和环球时报的爱国立场是一致的,但是他们比我在情绪上更加激烈。我理解他们,而且我与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认识程度的确有差距。但我同时认为,爱国者的阵营应当能够容纳这样的差距,而且这样的容纳非常重要。如果他们认为自己与老胡这样的人'势不两立',那么……他们过于缩小了'爱国'的概念,也极大缩小了爱国阵营。"


胡锡进表示,一些爱国网友的情绪比他“更加激烈”,他们应该“保持克制”

蒋方舟1989年出生于湖北,9岁就发表散文集《打开天窗》。她的少年成名曾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讨论。她2012年从清华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担任《新周刊》副主编。

在6月3日的一条摘录卡夫卡读书笔记的微博中,这位80后作家摘录了卡夫卡这段话:

"你今年三十岁,但比老年可能使你变成的那样更加疲倦困顿。或者,更确切地说,你根本不疲乏,仅仅是得不到休息,你担心在这个世界上迈出的哪怕是一步,世界将是个巨大的陷阱,这就是为什么你将总是把双脚悬在空气中。"

蒋方舟写道:"他(卡夫卡)从来没有想过当一个预言家,他也不准备揭露一个社会体制,但他却意外的靠近了现代社会的本质:永远在出发,却永远不能抵达。"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8842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