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主导 元老重回C位掌权 还是自己人可靠!(组图)

AI蓝媒汇/金角财经/潮新闻 0



阿里最高权力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交回到“十八罗汉”手中。

作者|叶二

编辑|魏晓

四年前的9月10日,当马云正式退休,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交由时任阿里集团CEO张勇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认为,这会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意义不仅是阿里就此进入张勇时代,更象征着初代互联网创业者与新任接班人的权力交接。

阿里是最先迈出这一步的,同时也是最大张旗鼓的。

早在2009年,在马云的主导下,阿里就明确了接班人计划建设,意在推动阿里的升级——从依靠个人特质变成依靠组织机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业制度升级。

亦在这一过程中,阿里创始“十八罗汉”逐步退出业务一线,将权力移交,以完成阿里组织的换血。

在马云退休、张勇接棒时,除了马云,十八罗汉中只有少数几位还在任职高管,比如蔡崇信、彭蕾、戴珊、蒋芳。

彼时无论是阿里内部,还是外部,都认为这次阿里自身的组织进化,既能保证阿里未来发展,适应变化,也给中国互联网狂飙20年后如何顺利传承,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制度样本。

马云之后,京东的刘强东、拼多多的黄峥,还有字节的张一鸣,也都陆续选择退出业务一线,隐于幕后。

战场还是那个战场,直接厮杀者却由创始人过渡到“二代”们,人们几乎认为,这将是大厂竞争的新常态,也是互联网发展动力轮换的必然。

直至今年,直至现在,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就在今天,阿里宣布,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原因是全身心投入阿里云智能集团。



从张勇手中,接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的是十八罗汉之一的蔡崇信,接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的是“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后者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再加上主导淘系的戴珊,阿里最高权力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交回到“十八罗汉”手中。

张勇步步退

信号从今年3月马云久违地在杭州亮相,就已显现。

3月27日,人们在杭州文一路某隧道的一辆擦肩而过的丰田考斯特中,发现了马云与张勇坐在里面,正在聊天。

仅一天之后,阿里大事发生,启动了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

根据方案,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本轮组织变革,不仅使阿里拆分成“1+6+N”的架构,当然也是对张勇的削权。

再到今天,张勇在集团层面的所有权力被收回。这也意味着,此后的张勇仅作为阿里云智能CEO,不对包括淘系、菜鸟、本地生活等其他业务版块产生丝毫影响。

换句话说,以淘系为例,以前戴珊需要向时任集团CEO的张勇汇报,但在本轮调整后,两者各领一个业务版块,彼此平级。甚至权重方面,戴珊执掌的淘系之于阿里的占比,还要高于张勇执掌的阿里云。

事实上,根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就在5月份左右,淘天集团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主要议题便是一线业务变革。

这场会议的召集者,是马云,与会人员包括戴珊在内,都是淘系各业务的负责人。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关乎淘系下一步发展的关键会议中,参会人员不包括张勇。

据上述报道,马云对淘天集团的未来发展给出了直接的看法,正在面临生死存亡的竞争局势、过去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应了,应该迅速改掉、组织也应该进一步扁平化。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关键词,回归淘宝。



熟悉阿里发展史的想必清楚,张勇作为一个外来者,之所以能够在阿里内部步步高升,并最后成为马云接班人,正是在于张勇主导了天猫的成功。

2009年,张勇一手打造了全球最大购物节“双十一”,成功推出天猫商城,他也升级为天猫的CEO。此后至今,天猫一直都是阿里最大的现金牛。

但与此同时,淘宝在内部权重也有所下滑,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向天猫导流的流量池,这也让阿里丢失了部分中小商家阵地,从而无法阻止拼多多的崛起,以至于现今备受拼多多冲击。

很显然在新的消费趋势下,当回归淘宝成为淘系的主战略,张勇的退,也就成了定局。

创始人归位

阿里的最高权力,回到了十八罗汉手中。

马云虽然早已官宣退休,逍遥自在,但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

相比较不问世事的风清扬,他更像武当派杀伐果断的张三丰。

张三丰退隐精研武功之后,钦点宋远桥担任武当掌门。而在武当深陷危机之时,张三丰出山之后二话不说,亲手拍死了宋远桥的儿子、犯下弑叔之罪的宋青书,并以教子无方的理由直接免除了宋远桥的武当掌门之位。

而蔡崇信、吴泳铭,也都是离开阿里一线业务很久的人物。

尤其是蔡崇信,近几年相比较科技圈,他更活跃在体育圈,身上最大的标签不是阿里十八罗汉,而是篮网老板。

但在本轮阿里重大权力更迭中,阿里不仅需要马云,同样也需要元老们亲自坐镇,稳定军心。

于是,便有了蔡崇信、吴泳铭这两个离开一线业务很久的人重新来到一线阵营,包括3个月前,分别担任了菜鸟集团董事长、淘宝集团。

只是,从结果上看,这多少让阿里曾经那么高调的接班人计划,显得有些尴尬。



张勇是2015年起开始担任阿里集团CEO的(前两任分别是马云、陆兆禧),并在2019年从马云手中接过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这一过程中,马云以及阿里为张勇的接班,准备并铺垫了十多年之久。

但拿下,也就四年时间。

曾经备受外界赞赏的组织管理进化制度,最终还是不及预期。

没办法,互联网太瞬息万变了。

即便是做足了完全准备,但很可能也难以穿越不同周期。

无论是马云这种打江山的创始人,还是张勇这种守江山的接班人,在变化面前,都无法甘之如饴。

也不仅仅是阿里。更早时候,京东的刘强东同样宣布强势回归,撤换掉好兄弟徐雷的CEO位置。

这个互联网江湖,除了竞争、创新、改造之外,权力的下放与收回,也构成了主流叙事,见证着风云变幻。

相关评论:张勇卸任,元老掌权:阿里进入律政时代

一时间,张勇与蔡崇信两人成为了各大财经媒体的“流量担当”,作为马云之后的阿里掌舵者,两人分别要肩负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随着阿里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迎接集团的将是梳理各类错综复杂的关系、协调各方势力的平衡。

有着律政与战投双重背景的蔡崇信,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的C位。

1

“降本增效”的最佳人选

财务出身的张勇,或许缺乏马云一般的创业者精神,但却能在瘦身裁撤成为行业大势之时,能将阿里的战损比降到最低。

张勇在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起步是淘宝网的CFO。2014年阿里整体上市,开始探索更有效的治理方式。作为阿里为数不多的多元化管理人才,2015年5月,张勇出任阿里集团 CEO。

2019年9月,张勇正式接替马云成为集团董事局主席。随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急转直下,从快速扩张期转向了以“降本增效”为主题的收缩期,尤其是2022年之后,裁员、降薪、收缩等新闻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关键词。

作为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阿里未能幸免,甚至在今年5月传出了阿里云裁员的消息。对此,阿里巴巴回应称;“这只是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

阿里云作为张勇主抓的业务,为将止损的“利益最大化”,不仅进行了相关人员的裁撤,还主导了阿里云的价格战,宣布阿里云于4月26日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50%,其中云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

同时,他还积极驱动员工的个体输出效率来防止裁员带来的产能低下等负面问题。“客户第一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装饰”是张勇在阿里云走马上任后对内部发出的第一信号,内部树立信心后即刻枪头向外,剑指OpenAI,围绕类GPT模型“通义”重塑阿里云乃至阿里集团的生态。这其中摆着两条线,一是大模型接入生态落地,二是云计算的商业化提速。

一边是快速瘦身减轻企业运营压力,另一边发动价格战快速进行市场扩容,张勇拿出了“降本增效”的最优解。

2

精算大师的拆解能力

作为一个老财务人,除了将“降本增效”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张勇之于阿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对集团业务的精密拆分。

在张勇上任伊始,就在谋划分解阿里的中台体系。2015年,阿里开启了“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在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期,通过建设统一的技术架构、产品支撑体系、安全体系、服务体系,为阿里的多元化业务提供了系统性的保障,助推了旗下各个业务板块的快速成长。

随着行业进入到成熟期,若想实现各个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摆脱中台束缚独立发展更加符合诉求。毕竟,随着阿里的业务越来越庞大,倘若边缘业务向中台提出一个需求,可能要排队等上两个月才有回音。预期等待中台反馈,不如自建团队来得效率高。

早在2020年,张勇就开始推动经营责任制改革。2021年,张勇在20多个跟自己汇报的事业群总裁之间设立了一个“0.5层”,即国内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四大业务板块”,由四位分管大总裁负责。

随后,盒马、飞猪、饿了么、阿里健康等业务分别成为独立的“环路公司”,有自己单独的薪酬、福利、预算、员工期权激励机制等,开始自负盈亏。而盒马、阿里健康等也确实很快实现了多年都未能达成的扭亏为盈。

这其中,各个业务板块的资产如何划分异常考验公司掌门人的业务能力。毕竟热门资产各个板块都想争取,而对于边缘、发育期、基础性研究等资产,大多选择沉默或回避。

在自动驾驶的处理上,张勇仔细盘查该业务内的所有资产,将基础性研究进行裁撤,将应用性研究根据业务贴合度并入阿里集团内的其他业务条线。

比如,无人物流小车“小蛮驴”这意在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三公里”,与菜鸟的业务有着强关联性,张勇便划拨给了菜鸟。

3

协调,还是协调

接棒张勇的蔡崇信,作为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是公司创始人之一。

从个人履历上看,蔡崇信符合集团转型孵化大本营的诉求。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蔡崇信担任了集团的CFO,并在2014年带领公司在纽约上市,之后负责战略投资工作。

其中在1999年,通过蔡崇信的引荐,阿里拿到了高盛和Fidelity Capital、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以及蔡崇信老东家Investor AB等投资方5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度过了创业初期最为艰难的时刻。

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阿里的自我变革正顺利平稳推进,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

更为重要的是,相比张勇在2007年才进入阿里,蔡崇信几乎在阿里创立伊始便加入了马云的创业大军。他刚刚来到阿里之时,就帮助公司拟定了相应的劳务合同。一点一点从最基本的“股份”和“股东权益”开始教起,接着又帮创始的“十八罗汉”拟了股份合同,才让阿里真正开始规范化运作。

这样一来,无论是在公司早期跟着马云打拼的股肱之臣,还是通过并购、中途加盟而来的“义士”,都要给蔡崇信几分薄面。在阿里集团刚刚完成“分家”的微妙时刻,是需要如此人物来协调各方势力和稳定军心。

况且,蔡崇信的律政背景也善于扮演终极协调人的角色,他曾拿到耶鲁大学经济学士及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阿里之前,蔡崇信做过企业律师和私募基金高管。

可以说,张勇作为账房先生帮公司在行业下行期中完成了资产的分割,以相对较小损失的情况下实现了软着陆,接下来,阿里就需要这位律政精英来协调各方势力来进行创新孵化。

延伸阅读:
揭秘新掌门,四问阿里巴巴“再次交棒”


就在今天(6月20日),阿里巴巴迎来全新调整。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出一封全员信,宣布阿里的自我变革正顺利平稳推进,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整个阿里巴巴正以全新姿态奔向未来。

张勇同时宣布,阿里云正处于向上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全身心投入。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规范和要求,他将不再担任阿里集团董事长与CEO职务,专注阿里云发展。

自3月以来,阿里巴巴“24年来最大改革”颇受外界关注。

而集团董事长、CEO再交棒,也让人对阿里巴巴新的航向充满好奇:为何张勇专注阿里云?为何蔡崇信和吴泳铭接任?目前阿里1+6+N变革总体进展如何?未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如何定位?

为何张勇不再同时担任阿里巴巴和阿里云的董事长及CEO?

张勇专注阿里云发展,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首先,随着阿里云将从阿里巴巴完全分拆出去,职务调整是“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与规范”。

二是“阿里云正处于向上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从增速看,阿里云的增速从2018年Q4的84%暴跌到2022年Q3的4%,面临巨大挑战。5月,张勇在给阿里云员工的信中曾强调,阿里云的二次创业刚刚开始,“拥有更多创业心态、更多职责担当,才有可能打造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



6月20日,张勇与蔡崇信、吴泳铭正式启动交接

随着阿里云分拆启动,引入外部战投工作的开始,张勇专职投入,躬身入局,有利于当下云平稳顺利跨过分拆、融资、上市的关键阶段,也有利于后续提升阿里云的行业竞争力与全球竞争力。

当然,一位阿里内部人士也认为,本次董事长、CEO的调整,恰恰说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改革平稳推进。3月改革以来,六大业务集团+N个公司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六大业务集团都公布了各自董事会成员并开始实质运行。

最近几个月张勇的活动也印证了他对于阿里云、AI的投入。在阿里内部的一次分享会上,张勇讲到:“云在战略上太重要,时间窗口太宝贵,无论国际国内,数字化智能化都处于高速井喷期,抓住时代机遇非常重要。”5月26日与天津市主要领导座谈时,张勇谈到助力当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的发展。在6月14日的2023西门子数字经济论坛上,张勇高度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由于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数字化未来,所有行业都能通过AI重塑。”

作为马云的接任者,张勇在阿里内部的形象一直是勤勉、亲和。当满8年CEO、近4年董事长,期间探索出淘宝商业模式、创立天猫和双11、带领Allin无线,对于阿里巴巴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一般人都会记得老逍(张勇阿里花名:逍遥子)创立天猫、搞了双11,但复盘过去几年公司发展的艰难、关键时刻,老逍稳住大盘,对于公司同样非常重要”,一位阿里人士补充到。

为何蔡崇信和吴泳铭出任控股集团董事长和CEO?

蔡崇信与吴泳铭的接任,看起来有些新鲜,但业内人士“并不意外”。

首先,蔡崇信虽然低调,但其实一直没有远离阿里巴巴。此前一直担任集团董事会执行副主席;吴泳铭技术底色浓厚,在许多老阿里人看来,“吴妈一直是阿里的秘密武器”。



两人接任有迹可循。五月份蔡崇信出任菜鸟集团董事长,并兼任淘天集团的董事;吴泳铭出任淘天集团董事长,并兼任海外数字商业集团、本地生活集团董事。这两人的任职已串联阿里几大核心业务,与控股集团董事长、CEO职位有内在一致性。

对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大公司而言,董事长、CEO的人选固然因素众多,但最基本的是服务未来公司发展定位。

从阿里巴巴官方发布信息看,阿里巴巴控股集团的主要定位是几个:一、有力支撑协调各业务集团发展;二、发现和推动技术创新;三、创新业务孵化。换句话说,从“管具体业务”变成了“管未来创新”。这对于公司领头人的技术眼光、战略投资能力、全球化沟通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

蔡崇信的强项在于战略投资、全球化背景,及很懂阿里。阿里早期包括股权制度、合伙人制度等诸多“四梁八柱”都有他的手笔与身影。从公开介绍看,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他担任了集团的CFO,并在2014年带领公司在纽约上市,之后负责战略投资工作,目前同时兼任阿里巴巴集团及蚂蚁集团的投资委员会成员。

从公司发展方向上看,阿里确实面临“突围”。核心电商业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阿里的市值也从最高的将近9000亿美元缩水70%,全球化成为阿里“反卷”势在必行的选项。从阿里官方给出的评价看:“蔡崇信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对于阿里巴巴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是有力的支撑”,在蔡崇信领导下的阿里巴巴,加速出海、加速全球化的方向是确定的。

吴泳铭的强项在于技术背景。他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的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主导过UCweb、高德地图等投资并购,2015年创建元璟资本。

据称,昵称“吴妈”的吴泳铭为人随和,在公司内有极强的号召力。从阿里定位“创新孵化器”的角色看,吴泳铭的技术背景将进一步开阔阿里的技术视野,更好地关注前沿。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理由,阿里官方盖戳,“蔡崇信和吴泳铭具备与之相应的眼界、经验、影响力、号召力,是承担上述责任的最佳选择”。

1+6+N变革的总体进展?

3月以来,伴随阿里改革,“人员调整”“房价下跌”等传言扰动市场,社交媒体上讨论改革阵痛的言论也不少,但从大盘看,还是平稳顺利的。

首先,各业务董事会已经成立并进入实质运转,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落地,这被视为阿里几大核心业务真正独立运行的重要标志,“核心班子开始更好思考怎么面对市场的问题”。

其次,中后台能力有序进入相关业务集团和公司,一些共享服务开始以专业服务公司模式提供,比如成立“爱橙技术”等,人员流动与业务纾解相对平稳有序。

再次,拆分、融资、上市工作正有序开展。根据5月份消息,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未来6到12个月完成盒马的上市,在12到18个月完成菜鸟集团的上市计划。据了解,这些工作都在推进中。

此外,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董事长、CEO调整,也可以理解为1+6+N改革顺利推进的一个结果;蔡崇信、吴泳铭等资深阿里人坐镇,在确保后续改革平稳收口。

未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的定位?

从官方信息看,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

在一些内部人士看来,阿里巴巴一直是有创新、孵化能力的,这一直是。“因为之前的阿里动物园其实就是这么孵化出来的”。

改革之后集团定位的最大不同或许在于,“抓小放大”“抓住长远”。像六大业务集团这样成熟赛道,控股集团不再直接管理经营,而集团释放出来的注意力,可以更集中到新赛道、新技术,破解长期创新与发展命题,这是“成熟一个,上市一个”的底层逻辑所在。

“做个类比,控股集团之后的主要职责与定位,应该是发现、孵化、培育下一个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要在新的技术浪潮中找到历史的大机会”,这位内部人士说。

当然,作为母公司,阿里巴巴依然是极具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底座。与此同时,各业务集团本身的协同与协作也一定会有,只不过是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开展合作。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1231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