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中国功夫:50岁的吴京成YouTube流量密码(组图)

INSIGHT视界 0



好消息:我可能找到了最适合留学生赚钱的兼职——

在国外做功夫博主。

如果说李子柒是 YouTube 上的流量密码,那功夫博主一定是有过之无不及,外网上所有与功夫相关的视频都关联着惊人的流量,动辄几百上千万,Tik Tok 上相关话题浏览量更是高达 10 多亿......



随便拎出来一场吴京的打戏,就有超百万人围观....



中国功夫在国外的流量,实在令人震惊。

但凡是能照猫画虎的比划两下的,几乎都能迅速成为垂直领域 koc。实在比划不了的,可以去录制些功夫电影的 reaction ,甚至都不用讲解,光是边看《功夫足球》边高喊 China 就够了。



如果这都有难度,就去搬运功夫电影中的打斗片段,也能收获令人咋舌的流量。

这条播放量高达 3940 万的视频,就是纯粹搬运电影《 功夫 》中的片段,甚至没有任何多余加工,说是无本万利,一点都不过分。



谁能想到呢?

这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至今仍是外网顶流。

超级英雄哪怕上天入地,也无法改变外国网友们更爱中国功夫的事实。毕竟钢铁侠也好,蝙蝠侠也罢,哈利波特也好,奇异博士也罢,都是工业电影的特效手段。但是李小龙、成龙、吴京......可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

功夫巨星,是我们自己的超级英雄。



留学生至今仍会被问到:你会不会功夫?

中国人都会功夫,是刻板印象。

这份带着羡慕和崇拜的刻板印象,是几代人打出来的。

此前,他们对中国人刻板印象都是——东亚病夫。



丑化亚裔,才是欧美的传统艺能。

李小龙之前,中国人从没有在欧美电影中担任过正面形象。

上图就是过去美国电影中最经典的中国人荧幕形象:傅满洲。

眯眯眼、倒竖眉、高颧骨、山羊胡......这个角色十分脸谱化。

极受欢迎的「傅满洲」系列电影拍了整整 14 部,一度掀起欧美恐华、辱华的风潮。

彼时,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高度一致——

他们认定中国是羸弱无力的、阴险狡诈的、丑陋邪恶的。



所以当李小龙出现时,他们觉得难以置信——

原来英雄不一定都是白人。

原来中国人也可以是孔武有力的、光明磊落的、英俊正直的。



1969年,李小龙拿着《无声箫》的剧本跑到好莱坞。

他想要一个机会,既能让自己赚到钱,也能替中国人正名的机会。

他在采访中如是说到:我想向美国人揭露最真实的东方文化。

但是好莱坞却并不买账,美国电影怎么可能让亚裔来做主演,更何况还是个中国人?

无奈之下,李小龙只能沮丧的回到香港。



那些年,练功夫实在不是条好出路。

回香港后,李小龙只能自己筹拍电影,随后人们眼看着他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门牌,紧接着站在日本武士馆中大喝一声:中国人不是病夫!

这一脚,踢碎了国人背负的刻板印象。

这一喝,喝出了中国功夫电影的未来。



中国人凭什么是这样的?

眼看着荧幕中李小龙,外国人惊得目瞪口呆。随着 kung fu 一词被写进英语词典,欧美观众开始笃信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他们都会功夫。

中国人,给傲慢的好莱坞上了一课。



李小龙的爆红,也是彻底破除偏见的开始。

他破天荒地成为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彼时洪金宝仍在影视剧里跑龙套,他的师弟成龙刚刚出师不久,李连杰才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加入北京武术队......中国功夫的黄金时代,刚刚开幕。



1973 年拍摄《龙争虎斗》时,李小龙需要同时对抗多位群演。

镜头中都是拳拳到肉的真实对抗,可能因为距离太近,李小龙不小心用棍子砸到某位群演的左脸上,发出一声闷响,这位群演便应声倒地,强忍住着没出一声。

但是群演没想到,镜头结束后,李小龙专门很快从远处跑来,突然抱住他的头连连道歉。那一整晚,李小龙只要转身看见他就会远远示意,嘴里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当晚的情景,群演成龙至今记忆犹新。



李小龙不只是明星,更是中国人的符号、标签。

因为他的出现,偏见开始被破除,欧美对亚裔、中国人的歧视开始被削弱,武行的晚辈们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他开在美国的武馆门庭若市,中国对外文化影响的声量不断增强。

如若没有李小龙,如今我们身处欧美,经常被问及可能是——

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吗?



1973 年 7 月的某个下午,成龙在街上偶遇李小龙,两人结伴去打了会保龄球。

大概一周后,成龙突然接到李小龙离世的消息。

一时间,所有人都难以置信。

成龙后来在书中写道:我至今记得,他穿着一件大领子的衣服,搭配着一条喇叭裤,一双浅咖啡色的厚跟鞋,跟我挥手告别的样子。我站在路边看着他,像做梦一样。



几乎同时,洪金宝打来电话:李小龙去世后,功夫片不景气,公司拿掉了很多项目。

李小龙几乎和香港功夫片绑定在一起,他的猝然离世让后者迅速走向衰落。

欧美市场更是如此——

他们仍旧瞧不起中国人,他们觉得李小龙只是个例。



市场的不景气,让成龙跑去澳洲颓了两年,直到 1976 年才回到香港。

彼时香港武术导演都开始砸钱,意图砸出第二个李小龙来,成龙也是选项之一。

罗维找到他拍摄《新精武门》,票房却扑得一塌糊涂。

接连跳水几部电影后,成龙变成「票房毒药」几乎被放弃。



接连失败后,成龙开始思考——

既然李小龙是传奇,我为什么不能做个普通人?

1978 年《醉拳》上映,成龙一夜爆红,成为彼时风头最劲的明星:马路上的人们开始涌过来找我签名拍照,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朝我耍醉拳的人。



事实证明,成龙选对了路。

但是普通人收获成功,总是要更艰难一些。

1979年,洛杉矶政府将 6 月 8 日定为李小龙日,纪念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

成龙暗下决心,也要去好莱坞闯出点名堂。他始终对好莱坞有执念,却没想到,美国人并不喜欢普通人,他们更爱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两赴好莱坞,成龙都没有得到尊重。



1980 年,成龙远赴美国拍了部《杀手壕》。

票房惨淡不说,美国媒体也充满恶意,接受采访时频频刁难:你的名字怎么念?你能打过李小龙吗?你现在可以当面打碎砖头吗?你愿意再表演一下空手道吗?......

媒体把他当猴耍,观众喊他「成虫」。



在美国的日子里,人们总是会用日语、韩语跟他打招呼。

似乎中国人出现在这里,总是不合理,即便是李小龙已然那么成功。

这一切都超出成龙预期,他反问自己:

我是犯了什么病,跑来这个没人喜欢我的地方?

他决定回国深耕作品,用作品赢回中国人理应得到的尊重。



回国之后,成龙几乎不要命。

拍摄电影《A计划》他直接从15米高空往下跳,防护措施不过只有几层布做缓冲,颈椎着地差点摔出好歹。



再到拍摄《龙虎兄弟》时,成龙往一棵树上跳,不料树枝折断,他的头重重地砸在石头上,瞬间血流不止,送往医院后经过开颅手术仍留下不少后遗症:听高音会疼,低音听不清。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成龙的成功几乎是一身伤病换来的。

1995 年电影《红番区》上映,成龙的惊天一跳让观众震惊不已。

毫无防护措施,在两栋楼间的奋力一跃,让靠特效技术博眼球的好莱坞彻底傻眼。



电影在美国上映后,首周末便斩获 980 万美元的成绩,成为首部登上美国电影票房榜首的华语片,成龙开始登上杂志封面,美国观众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媒体态度也彻底转变热情相迎。

成龙身着唐装站在红毯中间,此后唐装成了他的标配,他要让旁人记住——

成龙是中国人。



李小龙和成龙都是打破偏见的一记重拳,但效果却截然不同。

因为前者是个传奇,后者则更像是普通人。

传奇要证明,中国有人不是东亚病夫;

普通人佐证,中国人都不是东亚病夫。



1999 年《时代周刊》列出 20 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

李小龙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2000 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纪念邮票》。

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 007 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人。

这无一不意味着,偏见的围城轰然倒塌。



李小龙离开之后,成为美国的神话。

另一边,成龙则逐渐成为真实存在的超级英雄。

1993 年,美国动作巨星史泰龙邀请成龙赴美去看《绝岭雄风》的首映礼。

为表诚意,对方甚至专程安排秘书带着机票从美国赶到香港。

成龙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史泰龙。

史泰龙当时特意带自己到他的房车里,拉开柜门,里面摆满了成龙的电影。

对方承认,我们实际走在好莱坞的前面。



电影《超级战警》中有人问史泰龙:你怎么这么会打的?

他说:因为我看成龙电影啊。

2016 年,史泰龙亲手将终身成就奖递到成龙的手中。

奥斯卡颁奖方告诉成龙:当有人提议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你时,50 个人几乎同时举手。你是全票通过,这是奥斯卡历史上的第一次。



成龙在国外的知名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甚至就连烂番茄网成立的初衷,都是为整合网络上有关成龙影评。

谢耳朵送礼的最高规格,都是全套成龙影集。



都说在中东,成龙的照片甚至比警察都好使。

即便是张艾嘉在刚果遇叛军,大喊认识成龙,掏出合影都能逃过一劫。



不止李小龙和成龙,80 年代电影票不过一毛钱,李连杰的《少林寺》就能拿下过亿票房,王宝强看完电影,宁可挨揍也执意要去少林寺学武......这是中国功夫电影站上峰顶的那些年。

好莱坞不再高不可攀,甚至频频邀请中国影星加盟。

这是一拳一脚打出来的文化自信。

但不可置否的是,中国功夫电影正在衰老。



今年 68 岁的成龙在访谈中一再落泪:我曾经也想找第二个 jackie chen,但太难了。

中国功夫片已死——几乎人尽皆知。



成龙带着满心诚意宣传新电影《龙马精神》,观众却并不买账。

路演过程中,甚至就收到不少批评。



有趣的是,成龙在电影中饰演的恰好是龙虎武师。

这曾是香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工种,也是整个成家班曾经的主业——替身武打演员。

但在特效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他们似乎不再被需要了。

一如今天的功夫电影,不会再有人像成龙那样卖命了。



吴京是唯一的例外。

这些年,吴京被称为中国电影的最后一位武生。



和成龙一样,吴京一为拍戏也是敢不要命的。

他拍《太极宗师》时被打断左小指,拍《金蚕丝雨》时斧头砍伤见骨,拍《男儿本色》时十字韧带断裂,拍《战狼》时眼部受伤......他就连结婚时都拄着拐。



2018 年电影《流浪地球》拍到一半,资金链断裂。

吴京站出来,垫资 6000 万。

所有人都说他傻,他笑着说没关系,他身上仍保有着武侠时代的义气。



不同于前辈成龙,吴京没有主动走向好莱坞。

这一次,换好莱坞主动走到吴京面前。

他担纲主演的电影《巨齿鲨2》正在上映,虽是双男主电影,吴京也仍是毋庸置疑的一番,中国动作演员如今在好莱坞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吴京后续好莱坞作品还有《悬棺》《野生行动》《索马里行动》《西贡保镖》等。



制片人洛伦佐·迪·博纳文图拉还表示,希望有机会能邀请吴京参演《变形金刚》。

中国动作巨星,从没有失去市场。

但是吴京,已然是中国功夫电影能递出的最后一张名片,



吴京接过了李小龙、成龙手中递来的接力棒,遗憾的是却无人传递。

他努力延续着中国功夫的最后一点火苗,但青黄不接却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吴京忧虑中国动作电影人才的青黄不接:我作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动作演员,(已经)49岁了,身上缝了100多针。

现在一说到我们中国动作电影,大家就觉得后继无人,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地方。



那个功夫电影的黄金时代,大概真的过去了。

快节奏的今天,能沉下心去磨练十几年功夫的演员早就没了。

也许再过些年,我们只能在「你会功夫吗」的问句中,想起这些功夫巨星。

只能在一些剪辑片段中,窥见到那时演员的卖力。

但我们仍要记住,中国人在世界舞台的荧幕形象,很大程度上是打出来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功夫已然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我们的超级英雄,终归是会老的。

但武侠时代的落幕,总是留下过什么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2250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