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硕士辞去字节跳动工作 为自由 大龄留学瑞典(图)

真实人物采访 0

我90后,昵称是“瑞典留学张同学”。我出生在河南一个特别贫穷落后的村子里,父母都务农。在读大学前,我都没有机会走出过县城。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我曾经所能想到的宏大志愿就是能吃上肉,再能用上洗衣机,便是极好的了。我一直不停地努力,就这样我从村里走了出来,走到了深圳、上海。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读的书越多,人也越来越自信。我不停地努力,只是是为了看更广阔的世界,走更远的路。

现在,在30+的年纪里,我竟走到了北欧,来到了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在这儿,能常常看到宫殿教堂的辉煌,也能领略到迷人的雪景极光。



(斯德哥尔摩大学求学的我)

我本科就读于河南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年双非一本的我考上了南开大学研究生,读的是语言学专业。

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带着找朋友借的一点儿钱和学校发的最后2个月研究生补助,我飞到了深圳,开始了打工的生活。

我在行业内的一家教育机构工作,而这家公司,在前几年也已经在香港上市了。

2020年,我跳槽到了字节跳动,从深圳转道上海。我一直从事的都是教育行业,主要做K2语文学科内容的策划和生产,属于教育业务线,在国内有个统一的岗位名称:教研,很像内容产品经理,也会做一些项目管理的工作。

(我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

毕业后的工作压力很大,很焦虑,感觉人生都是在被推着往前走。觉得身边人的生活,都出自同一个模版,赚钱买房结婚生子然后养孩子,我不喜欢周围的环境将同样的模式,投射到我的身上,内心是极为抗拒的。

而且,大环境整体都非常卷,作为个体,免不了被卷的命运,有一种必须要一直不停努力不停地优秀,否则就会被淘汰的无奈感,对这样的人生,感到身心疲惫。我时常会思考到底要怎么才能过好这一生,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路走来,不停地竞争,前半生仿佛都处在在竞争之中,从来不敢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我觉得太累了。

思索着这个世界上应该是有其他生活方式的,只是我没有见过而已。我向往着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看更大的世界。

(在字节跳动的办公室里)

而就在这时,公司为了紧跟国家政策,准备将业务布局进行调整。

在公司业务调整之前的一年里,我就已经在准备出国读书的事情了,所以也算幸运。就在去年六月份公司砍掉教育线业务的时候,我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做了决定,已经提前离职。

当时,我特别想去芬兰,学习教育学,于是就分别申请了芬兰的三所学校。因为是跨专业申请,所以难度比较大,但最终也拿到了一个带全奖的offer。

反而申请瑞典的学校时,是在申请留学即将结束前一周才顺带申请了三个,两个跨专业申的也是教育学,一个是语言学,后来只有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语言学项目录取了我。

考虑到国内教育培训被限制,如果再继续学习教育学,感觉对未来的把控上,前景并不明确,而且芬兰这所学校在国际上排名也不算很好,综合考虑下来,最后就放弃了芬兰的全额奖学金,接受了瑞典SU的录取。

(上海的春天)

在决定出国前,我犹豫了很久。即使在拿到两个offer,一个全奖之后,我也没有下定决心一定要出去。

毕竟我已经30+了,国内的工作待遇也一直不错,出国不仅要花光所有积蓄,两年光学费就是15万人民币,还没计算生活住宿费。回国后很大概率也找不到工作。

反之,如果我继续在国内,可以努力考进体制内,即使不成,也还能继续工作赚钱。两种选择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我陷入了纠结。

就在这时,一位在年龄偏大选择出国留学的好朋友鼓励我,想做什么就去做,如果现在不去,以后只会越来越老的,那什么时候去呢?

就这样,2022年8月,我拖着三个行李箱,孤身一人从北京飞到了斯京,一切从零开始,开始了大龄的留学生活。

(在国内旅游的我)

第一个学期,感觉相当的糟糕。因为英语不好,上课听不懂,每周都要用英文写作业,做presentation(展示),我常常在晚上12点之后,还在读文献赶作业,感觉比上班的时候还要累。

在课后与人交流,也有障碍,常常插不上话,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相当的无措。

而上课时,有些课听着也枯燥无味,关键是学了之后,感觉以后根本用不上。种种这些,让我时常怀疑自己的选择,为啥要花这么多的钱和时间,来到一个冬天长到让人抑郁的国家,学一堆没用的东西?

在自我否定和怀疑中,我依然痛苦地学习着。一段时间过后,我竟然惊喜地发现我的英文越来越好了。

不仅听得懂了,而且能轻松地完成作业,我开始冷静地看待我的课程,发现这些课程的研究方法是很有用的。

神经语言学是完全基于实验的定量研究的课程,社会语言学是以观察,访谈为主的定性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不仅能锻炼思维,也能用于未来的工作和学习。

于是,内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愉悦,且对自己的选择也释然了。

(认真工作的我)

来瑞典之前我一直担心自己年纪大,到了这里才发现,30+的年纪学习是再普通不过了的事情。

班上有些同学是在工作多年后,离职来学习的,也有边工作边读书的,有全职的主妇,还有退休后重返校园的老爷爷。

我的伊朗同学已经四十岁了,有两个孩子,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读书,她的目标是读语言学博士,然后能够在瑞典的谷歌工作。

在这里,还有些单身母亲,她们跟其他学生一样上课,需要完成作业,课后还得照顾孩子。

相较而言,我确实不算年纪大的。

我的社会语言学教授卡洛琳(Carolin),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本人是在五十岁以后才到斯德哥尔摩大学读的博士。而现在的她,早就是博士生导师了。她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来瑞典后,我才发现在这里,没有什么年纪该干什么事情,学习一样,感情婚姻也一样。

(我在深圳公司上班时)

之前在国内时,我也曾经被家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催婚,相过亲。我也曾经接受朋友的说法,如果现在不去试错,即使未来遇到对的人,也会错过,而去主动接触异性。

但无论是因为哪种原因,我确实曾真真切切地有过婚育焦虑。实际上,不管是相亲还是主动接触异性,我并不开心,我发现在潜意识里,我总会把自己看得很低。希望自己的学历,职业,能力等所有加起来的分值总和,能够跟对方匹配。

我声明自己经济独立,善良正直,还很好养活,娶我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现在想来,我的目的无非只是想找一个老实的工具人,竟然把自己看得很低,很是卑微。

曾以为只要有人对我好,我就能嫁给他,归根到底,我内心不由自主地轻贱了自己。

(在办公室认真努力地打拼)

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为了让自己幸福。结婚,恋爱,单身都只是一种情感状态,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为了幸福。

我曾经很向往《诗经》里的婚姻: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来瑞典后,再也没有人催我相亲亦或是结婚了,甚至都没人问我是否有男朋友,单身就只是单身而已。我开始意识到过去的自己,不仅不爱别人,也从未真正爱过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又怎么能指望别人爱你呢?

当我从心底接纳自己,我才开始慢慢地爱自己。现在我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喜欢的人就不见,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就不做。

我化妆是为了取悦自己,我一个人旅行是为了感受这个世界,我尝试做一些新的事情,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在斯京的春日里沐浴阳光)

刚来时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什么都很新奇,抬眼望去都是森林和湖泊,天空蓝得干净清澈,连空气都弥漫着清新自由的味道。觉得它自由开放,美好得像天堂。

来瑞典一年后,我发现瑞典确实很美好,但天堂从来就不存在在人间。

时间久了,我才发现这里的无聊,更让人难熬的不仅有漫长的冬天,还有孤独,那种冷入骨髓的孤独。做任何事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散步,一个人搬家,一个人看医生,一个人崩溃大哭……

我清楚地记得,来瑞典后,住进学生公寓的那天,下起了大雪,我的宿舍竟然没有暖气,报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来处理,只能每天蜷缩在被子里准备期末考试。悲催极了!

(清风拂面,心情舒畅)

四月来临,换在国内,早已经是夏天了,斯京还依然经常下着雪,我开始抑郁了。

我的一个朋友曾说,去年的夏天,他在这儿,没有认识的人,于是,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了整整两个月的游戏而抑郁了。

现在,我开始真正理解,在国外一个人的那种极度的孤独。在这里如果不去学校上课,你很有可能好几天都遇不到一个跟你说话的活人。

难怪在欧洲,看心理医生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天气及环境的原因,人在精神和情绪上都很容易受到影响。

(在故乡的村庄)

我的宿舍后面有一片森林,经常会去那里散步,去采路两边的树莓,是平复心情及抒解压力的好去处,它就是我的天然氧吧。

瑞典与美食也扯不上关系,平常连个新鲜玉米都很少见,即便有也是贼贵,根本就不是穷学生能买得起的。来到这里,会时常怀念国内浓郁的人间烟火。

每种生活都不尽完美,每个选择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既然选择了以为的自由,那就要接受自由带来的孤独。

现在我偶尔还是会情绪低落,但也越来越能够跟孤独共处,慢慢地开始学会享受孤独了。

(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校园的草坪上)

第一学年过去了,我要开始找工作了,准确地说是开始找实习。

一直都知道文科生找工作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很难,暑假我就开始在网上搜了一些瑞典及北欧文科生的求职状况和攻略,情况确实很不好。

我认真分析了我的优势,结合过去的工作经验,发现自己还是比较擅长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我擅长挖掘人的需求,擅长做项目管理和内容运营,这些在我过去的工作中也都有涉及,所以我将求职方向做了定位,希望能很快找到适合我的实习岗位。

回头看这些年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我十年来付出了艰辛努力才得到的。

但还好一切都值得,我用了很大的勇气和努力走到了现在。

(伏案攻读,聚精会神)

更重要的是,这一年我在瑞典感受到了人生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包容,在这种多元包容的社会里我从内心深处越来越接受自己。

在认识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后,我的思维被打开了,原来这个世界有那么多跟我生活和想法完全不同的人。

当我开始接受自己,当我的思想变得更包容更开放的时候,我也越来越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我在职场表现出来的外强中干,而是内心对自己真正地认可。

在健康生活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能做到独立自主。

(始终憧憬远方的我)

希望每个努力的人,都能被生活善待,拥有披荆斩棘的勇气,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永远不要因为性别和年龄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口述:瑞典留学张同学】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2729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