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嘴替”视频走红,网友集体声援共情让人深思

狐度观察 0

近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群聊中怒怼上级”,引发关注。

该员工称因工作材料出问题,被上级责骂“没脑子”。她连发多条语音反击:“不会好好说话吗,还弄个主任,有主任会这么干活的?”“你说了我两句,我大概能骂你两百年。”

面对职场压迫,毫无犹豫地反抗回击,这位员工硬刚领导的硬核操作,在网上让一众打工人瞠目结舌,被称为“打工人嘴替”。这一称号背后,是集体性的共情——在不少网友看来,该员工干了自己不敢干的事,堪称整顿职场的样本。

面对舆论风暴,温州红十字会发布情况说明,大概还原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按照官方说法,涉事员工诸葛某某(临聘人员)向上级部门报送统计表格,因表格存在填写差错,被上级部门工作人员麻某某(非领导职务)批评,诸葛某某感觉委屈,于是发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红十字会的回应,特别在上级麻某某后面,用“非领导职务”的括号进行了备注。

这一令人玩味的细节,似乎是想否认二人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进而否定职场压迫本身,以化解外界对其职场文化官僚化的指控。

但不是领导职务,不代表上级部门的人,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享有颐指气使的特权。

无论如何备注强调,一个是“上级部门工作人员”,一个是“临聘人员”,在职场上,他们哪怕不是直属上下级,也不是完全平等的同事关系。身份、职位的差别,是二者冲突的重要背景,这一点很难忽视和否认。

当然,即便他们就是直属的上下级关系,把员工怒怼,当成反抗职场压迫的正面案例,并贸然站队,其实也失之草率。

所谓“表格存在填写差错”,到底是多大的差错?作为上级的麻某某,“态度不好、语气生硬”是指何种程度的批评,构不构成羞辱?这些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答案。

正因为事实不清,所以我们很难断定,工作出错的员工,到底是一种情绪失控的任性,还是有理有据地去整顿职场。

如果是前者,那么大家得认清一个事实:这位员工,当不了打工人的嘴替。

说到底,“整顿职场”四个字,如果积极正面地去理解,那么它应该是对职场不公平和压迫的反抗,而不是在自身有亏的前提下,一味地去挑战上下级,去出风头,把硬怼领导当成一种行为艺术。



在职场上遭到压迫和羞辱,当然可以反抗。只是就此事而言,它承载不了太多的额外赋义。

一场职场的上下级冲突,尽管事实不甚清晰,但那位工作出错、硬刚上级,且事后已提出离职的员工,被捧成整顿职场的英雄,这恰恰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网友的集体共情,未必是因为员工完全占理,而是因为硬刚领导的姿态,符合很多人心中那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职场美好想象——就像“嘴替”一词所示意的,自己做不到强硬,所以盼望着有人能够替自己表达维权。

重要的不是反抗得对不对,而是敢不敢反抗。于是,一场职场冲突中具体的细节和是非,自然无足轻重了。

这其实解释了,为何整顿职场的话题现在越来越火了。

就在前不久,有网络截图显示,南京00后员工被公司要求陪酒后离职,并在离职前痛骂领导,引发热烈关注。对年轻人整顿职场的热情期待,成了一股强烈的社会情绪。

就事论事,新闻中怒怼上级的员工,也许当不了“嘴替”,也许只是情绪过激。

但千千万万的打工人,只能依靠“嘴替”来发泄情绪,表达自己在职场上遭遇压迫时的不满,由此所反映出来的职场生态,让人深思。

健康的职场生态下,领导当然应该“好好说话”,不会动辄“态度不好、语气生硬”;广大的打工人,也当然有底气表达自我,面对不公正、不合理的遭遇,敢于说不。

正是这样的职场文化稀缺,“嘴替”才会在舆论场被不断生产制造出来。“嘴替”被强烈需要的现实,正是打工人权利和尊严保障孱弱的缩影。

而让打工人有底气,让他们的尊严,不被上下级关系随意剥夺,最终还得回归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治层面来。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1/22/125381319.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