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25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 触动无数人 反而更爆了(组图)

新闻来源: Vista看天下 于2023-07-29 12:53:2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电影《孤注一掷》剧照,男子发现自己被困缅北电诈园区。

近期最牛的一条新闻:河南都市频道记者卧底缅北诈骗组织,逼得他们0赎金放回一名受害者。

是的,就是那个骗人去做电信诈骗,暴打、电击、拘禁等人间惨剧不断,在互联网上快要变成恐怖故事的缅北。

今年上半年,这个记者团队亲自跑到缅北卧底半年,然后制作出了《边境“蛇”影》《缅北归来》两个系列报道。

纪录片中有位儿子小朋被骗去缅北的妈妈,她的悲伤和绝望触动了很多人。



节目引发反响之后,小朋妈妈收到了来自诈骗团伙的消息,从一开始的索要三四十万赎金,变成“删视频就放人”。

记者们最后删掉了冒着巨大危险拍下的画面,终于换得这个21岁的年轻人安全回到了家。

母子相聚的现场,那位始终陪着小朋妈妈的女记者哽咽到:“一定要好好对妈妈,你不知道你在缅北这120多天她怎么过来的。”



或许没人比她更适合说这句话,因为在河南记者们的缅北报道中,还有更多同样绝望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

提到缅北电信诈骗,人们脑海中总是会反复播放受害者们遭遇的残忍对待。

而这次河南记者们的镜头,却对准了留下的人——那些无助地搜集信息、辛苦筹钱只为让孩子少受点罪的家属。

在他们拍下的故事里,被骗的年轻人并非个个是渴望“赌一把发大财”的投机者。很多都是出身农村或底层家庭、想要打个工的十几岁男孩。

叛逆、无知,没有社会经验,也不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最终陷入了那个可怕的魔窟。

也把家人拉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恐惧深渊。

01

被“天降横祸”砸中的父母

河南都市频道的短视频账号里,有一个“缅北调查”的合集。

从7月初到现在已经更新了197集,其中半数都是来自家人的求助信息。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打拐求助热线的“缅北版”——家里有人被骗进电信诈骗园区迟迟无法解救,于是联系记者寻求帮助。

求助者大多是父母,也有姑姑、叔叔、哥哥姐姐。

大多数家属都是突然接到孩子出事的消息的。

由于缅甸诈骗团伙通常用“高薪招工”的方式骗人出镜,很多受害者都是初中、中专毕业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或者是利用假期赚钱的暑假工。

他们平时只会跟家里保持定期联络,父母原本以为孩子在外地正常打工,突然某段时间发现对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才发觉不对。



在一些离异、单亲、留守家庭的例子中,甚至直到孩子发出求救,家里人才发现人早就已经到了缅北。



“我在缅甸”“被同学/同乡骗了”“他们拿着枪不让我回来”“完不成业绩就挨打”“问家里要几十万”……

一大堆可怕又陌生的词语,就这样突然扔到父母们脸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省都没出过。

就骤然面对“要把孩子从遥远的国外救回来”这个大危机。

求助者王女士的19岁弟弟,今年6月利用假期去西安做兼职。

7月开始联系不上,家人发现他失联之后立刻去警察局报了案。

以为最坏是被骗进了传销组织,谁知发现孩子早就已经出境到缅北了,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云南。

某天父亲深夜趁家人睡觉时崩溃大哭:“谁能想到会出这么个事儿。”



隔着国境线,每个案件的调查进展都困难重重。

父母们只能凭借孩子或者诈骗团伙偶尔发来的信息,来拼凑受害人的现状。

缅北诈骗团伙通常会严格限制受害人跟外界的联络,但有时又会向家属透露一些园区的“规矩”、虐待的细节,要求打钱。

隔三岔五获得一些模糊、零星的消息,反而更让家属们恐惧和不安。

王女士最早一次收到弟弟的消息是在微信上,对方在含糊其词几句之后,打出了语焉不详的两个字母“ks”。

全家人猜了半天,才意识到是短视频平台的拼音首字母。



于是他们去联系弟弟的短视频账号,才获得了简短地聊几句的机会。

“他说看守的人‘有吃鸡的道具’,我们猜应该是有枪的意思。”



困在电诈园区的人,手机会被严格管控。

很多时候,家属甚至不知道对面跟自己对话的人,究竟是不是自己家的孩子。

另一位求助者曲女士的儿子失联一段时间后主动在微信联系上了她,要600元后再次失去联系。

前后一共要了四次钱,但曲女士一直没见到儿子一面。

后来,她发现儿子的短视频账号突然开始发布一些劝说他人去缅甸的视频。

她直接私信对方,“我不知道你是谁,这个号原来是我孩子在用的”。

后来对方承认自己不是原号主,还说可以帮曲女士在缅甸打听消息。细问之下,依然是要钱。

直到现在,曲女士连儿子到底是不是身在缅甸都不确定。



零碎的信息、随机的通信、漫长的等待,都一点点磨灭了父母、家人的希望。

被河南记者接回来的小朋在缅甸一共困了120天,他妈妈无数次觉得“孩子回不来了。”



就连他们费劲心思获得的那么一点点信息,也很可能是错误的。

一位受害者在手机里说自己在“缅甸孟门县”,家里人辗转托关系找人查询,才发现说的是孟能地区。



但在一切有关孩子的消息中,家人们最怕的还是下面这一种——

一句匆忙的“不要联系我”,从此杳无音信。



这个手机截屏来自于杭州鲁女士跟弟弟的聊天记录,消息发于今年5月26号。

而在这之后,鲁女士再也没收到过来自弟弟的任何信息。

02

“好不容易凑够钱,

刚出门人就又被卖了”

很多有关缅北诈骗的新闻报道都曾提到,被困在电诈园区的人除了会被要求完成杀猪盘、博彩诈骗之类的“业绩”之外,也成了团伙要挟家人的“人质”。

但直到河南记者的这次报道把镜头被要挟的家属们,才真正让人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求助节目组之前,很多父母都已经被诈骗团伙索要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所谓“赔付金”——

跟着要钱需求一起来的,还有可怕的虐待视频和图片。

几乎每个家长都记得视频中孩子伤疤的位置:很大的伤口在手上、后背全是淤紫、腿被打到骨折或缝针……



那是他们能获得的最清晰的孩子消息,但也是最残酷的那种。

正如上文所说,大多数求助人家里的条件都不算好。

有偏远农村家庭的、有父母离异的、有被爷爷奶奶带大的。

一些年轻人之所以会中了“高薪工作”的圈套,就是想要迅速赚钱自立,或是帮家里减轻负担。



动辄三四十万的“赔付金”,是他们的父母、家人想给也给不出的天文数据。



重庆的求助人唐先生,儿子患有轻微的智力残疾。

他原本不同意儿子出去打工,但孩子坚持要自己赚点钱,结果被厂里的同事骗到了缅甸。

对方提出要50万,但唐先生一开始回应拿不出这么多,结果就收到了儿子右小拇指被砍掉的视频。

他急忙找亲戚朋友,借了16万汇去缅甸。



然而孩子没有回来,却被转卖到了另一家电诈“公司”。

在河南都市频道记者采访到的很多家属口中,会发现这是诈骗团伙再常见不过的操作。

如果榨不出太多“油水”,他们就会把人加价转卖到另一家公司,由下家继续“榨钱”。

而家属收到的,则是一次又一次的勒索,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赔付金”金额,逃不出的“恐怖循环”。



在这个折磨人的过程中,有家属一度以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个受害者在家里凑出30万汇给诈骗团伙后,甚至都已经走出了那个限制人身自由的电诈园区。

可紧接着他的姐姐就收到了来自司机的信息,附上了弟弟被关“小黑屋”的视频,声称“家里有多少钱,就要给多少钱。”



姐姐急忙表示去筹钱,但司机等不了了,很快就把她弟弟转卖到了另一个园区。

也有的受害者家庭,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漫长的折磨里。

北京一对工薪夫妻的儿子从2020年开始就被困在缅甸,对方直接开价100万美金。

夫妻俩一个月只赚几千块,根本不可能付的起这笔巨款。但又怕孩子受苦,只能隔段时间就凑钱汇过去一点。

就这样过了三年,最近听说儿子又要被转卖了。



03

缅北“恐怖故事”背后,

是无数受折磨的家庭

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普及之下,如今大众对于缅北电信诈骗团伙的残忍细节从来不陌生,甚至以此为主题的电影都即将上映。



但对普通人来说,那些故事大部分时间里依然是遥远的,是互联网上零星的“电棍”“水牢”等关键词,是让人看一眼就胆战心惊的虐待视频。

我很钦佩河南都市频道的这群记者,不仅因为他们敢于潜入危险的一线做报道、找素材。

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止于重复诈骗团伙的暴行细节,还目光对准了受害者家庭的命运——

让人再清楚不过地意识到,那些可怕的细节是发生在人身上的,甚至经常发生在年轻的孩子身上。



或许你会惊讶于在缅北电诈团伙的新闻如此铺天盖地的当下,居然还有那么多年轻人相信网上所谓的“高薪工作”。

然而对于很多出身底层、学历不高的十几、二十岁青年来说,这分明是一颗伪装得相当好的暗雷。

在河南都市的缅北调查中,被骗的甚至有14岁的少年。

很多求助者都提到,孩子去之前压根没有跟家里人说。

“知道我们不会同意他跑那么远,但他就是想要证明一下自己。”



很多人的学历仅有初中、中专,让他们难以在常规的职场上找到体面的工作,只能四处找活干;

社会经验的不足,让他们怀着侥幸心理,看不透“一个月几万的钱凭什么让我挣”的道理。

而少年的叛逆、跟家人松散的情感联系,则让他们丧失了最后一丝止损的可能。

就像一位被困者的家人所说:“孩子什么事都不跟我们说,才导致他一次又一次的上当。”



更不要说很多所谓的招聘启事,本身就藏起了獠牙。

“以为是去云南打工”“以为是厂里组织去西双版纳旅游”……

家人无法给出意见,因为他们也看不透这些骗局。



除了“高薪招聘”的启事外,还有很多年轻人是被熟人骗去缅北的。

就像这次被救回来的小朋,一开始以为自己只是跟着表哥去找点活儿干。

在很多村子、乡镇,被同乡亲戚带去打工,是年轻人外出找活赚钱的主要方式之一。

谁也没想到小朋最后会被表哥卖到缅北电诈园区,让小朋妈妈度过了无比煎熬的120天。

河南都市频道的记者全程跟随报道了小朋安全到家的过程,并采访了他的感受。

小朋说,自己在缅北吃的不是饭是心惊胆战,“以后对出国都有心理阴影了”。



小朋妈妈则在冰箱里塞满了儿子爱吃的食物,炖了排骨。

这是她120天以来最兴奋的时刻。



然而,还有更多的孩子还没有回来。

河南都市频道记者的微博中提到,最近一个多月经过他们报道直接或者间接解救出来的被困人员一共六人。

可他们收到的求助,已经有上千条。

家属们有的深度抑郁,有的一病不起……被缅北诈骗团伙摧毁的家庭,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多。

一位求助的父亲马先生,在镜头前说的话让人心痛。

“自己吃饭时就想起孩子吃了什么,空调都不想开,因为想到孩子在受着热。”





希望他最终能像小朋妈妈一样,获得欣慰的结果。

希望千千万万个心碎的父亲母亲,终将能和平安归来的孩子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吹空调。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0)
25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