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官方怎能如此冷酷对待一位讨说法的母亲?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佳木斯体育馆坍塌事故,造成三个进去打篮球的中学生死亡,无论如何这都是让人悲伤的事件。

事故的责任还有待追究。相信黑龙江有关方面会很痛心也很懊恼,因为夏天齐齐哈尔才发生了类似事故。

各种举一反三、检查之下,悲剧第二次发生,或许就不能再简单用偶然来形容。

这一次很多人不相信“下雪压塌房顶”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追问:当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是雨不是雪,而是人的问题。

一位遇难孩子的母亲在网上发出控诉,说自己给孩子计划好了未来,从来没有计划葬礼。她另一个说法更让人寒心:自己准备和丈夫离婚,和孩子的舅舅断绝关系——谁也别想用这个来施压。

“拿工作压我没用”,愤怒的母亲必然也是勇敢的。但是这位悲伤的妈妈其实也讲出了事实:当地正在用“单位的工作”来威胁他。她的老公也就是孩子的父亲以及她的兄弟,都是当地用来威胁的筹码。

这没有脱离我们的经验和认知:当地正在用一种维稳思维来处理这样的事,用一个人最亲近的人的前途来施压,肯定最有效果。

一个人的“存在”和“本质”,就在于他的社会关系。体育场悲剧,其实已经剥夺了这位女士最重要的身份——她失去了儿子,从此不再是一个“母亲”。

现在她做好了进一步“失去”的准备,离婚,失去丈夫;和兄弟“断绝关系”,失去亲人。或许从此之后她就是孤零零一个人——这也意味着她成了某种“非人”。

这可能是她不听话、准备讨说法的代价,其实也是大多数普通人面临的处境。一种“体制化生存”,其实就内涵了这种被剥夺的可能性。

佳木斯当地这种逼迫,冒犯了作为中国人的“普遍情感”:你们怎么能这么冷酷地对待一个母亲?

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或许会得到了那个答案:为什么体育场会坍塌?因为人心出了问题,因为他们的重点并不在关注真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