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郑永年谏言:“救中国”的最好武器是“单边开放”?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武警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前的外滩巡逻 路透社图片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近日在上海重提"改革开放",引发外界关注。知名学者郑永年则向北京谏言,破解美国和西方"围堵中国"的最好武器,是"单边开放"。他还透露,习近平上海之行后,当局将推出新的开放政策。那么,中国会重走"改开"之路吗?

根据新华社周日对外发布的官方消息,习近平在视察上海时强调,上海要承担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最令外界关注的是,习近平还提到“上海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法新社)

破解美国围堵 郑永年提“单边开放”

近日举行的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平行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提出,破解美国和西方的“围堵中国”策略,最好的武器是“单边开放”。

“单边开放就是你不向我开放,我也要向你开放。”郑永年说,太过追求对等开放,有时会陷入误区,“美国表面上是最强调对等开放的,这是美国教科书骗人的地方。……美国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一直强调单边开放,根据它自己的需要进行单边开放。”

郑永年认为,教育和人才、企业、金融三大系统的开放,是美国成功最重要的标志。他还表示,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等,都是典型的“单边开放”。

那么,郑永年这番被外界看似向北京的谏言,能否挽救中国当前的经济颓势呢?

学者: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的深化开放

美国罗耀拉大学商学院教授丁弘彬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发展要求也被提出。如果中国只是有选择或单边实施所谓的开放政策,这并不能达到当局的预期效果。

“片面地对西方开放,如果说是把四十年前做的事再重新做一遍的话,对今天的中国不见得会得到你要的结果。四十年前开放的是生产要素,便宜的人工、土地、矿产资源,这些东西今天在中国都不见得便宜。”

他进一步分析说,对当前的海外投资者和制造商来说,他们更看重中国是否存在公平的法治环境。丁弘彬举例说,虽然中国致力于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进程,但外界还在观望中国是否能够完全兑现相关开放承诺。

然而,丁弘彬认为,深化开放必将与中共维护其统治这一目标产生冲突:“(开放)这对中国来讲是好事,但对中国共产党来讲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对共产党来讲,(开放)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有更多的法治。共产党用行政手段去控制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灰色地带,否则直接控制就会少很多,它的力量就会削弱很多。”

学者:法治是中国能否实现开放的关键环节

旅美中国政治学者王军涛告诉本台,中国重提开放的目的是希望吸引外商对其制造业进行直接投资,以此作为提振经济的最关键一环。而这类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外界目前更看重中国的法治环境,并必须经过审慎的风险评估后才会考虑是否进入中国。

“(制造业投资)这是习近平最需要的,因为这类投资带着技术、产品和市场、物流链进入中国。”王军涛说,与此同时,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这类投资加大管控的威慑力却令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现在习近平给多少政策都没用,只要还用《国家安全法》,不允许别人对你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全面分析,这些投资就不会去中国,因为风险太大了。”

据香港《明报》报道,郑永年还透露,习近平上海之行后一定会推出新的开放政策。他说,“单边开放”是其中一种可行政策,中国对欧洲6国免签只是第一步。

本台曾报道,中国外交部上月底宣布,中方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该政策允许这6国公民在经商、旅游、探亲和过境不超过15天的情况下,免签入境中国。然而,该政策反响平平,也未能引来相关国家的对等措施。中国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12月1日免签政策正式施行的首日,相关国家人员共计有2029人次通过上述免签政策入境中国。